第43节
于凌道:“嗯,反正平时帮我留意着吧。我不挑,一个单间就好。” 一个单间应该8块钱左右一个月。她和钟言现在负担得起了。 说来她们回城不到一个月,钟言就能有收入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唉,真想孩子! 可是答应了那家老乡他们不能再去打扰的。 人家说一岁多的孩子还不记事,还能养得家。要是大了是不肯要的。 还说回头要搬家,这样邻居也不会知晓。 那孩子送出去,就算是和她们断绝联系了。 邱新梅听到于凌要找出租的房子,听得舒心畅意的。这可是太好了! 于朵点头,“行,我帮你留意着。” “对,你天天往教师宿舍那边跑,看看那边有没有出租的。” 那边的房子都还不错,而且邻居也都是知书识礼的人。 于承不看好那里,“路璐两口子在学校工作这么多年了,一家三口还在娘家挤着呢。那还是两个老师的家庭呢。” 这几年学校都没有修新的宿舍楼。 小范就是路璐的弟媳妇,最近和邱新梅很有共同语言。 邱新梅看一眼正吃着鸡腿肉的于朵。 还是朵朵命好啊! 一个临时工被截胡算什么?回头和辛家儿子定下来,正式工都不在话下。 关键就是公公是后勤部主任。 回头年年得先进、长工资,分房子也会比旁人快许多。 那就什么都不用愁了。 这年头自己干得好,也要上头有人帮衬的。 不然就算她之前忙活这么几年,白忙活了! 人人都知道她样样都出众,可领导有亲戚要进,还不是就把她挤掉了。 可惜自己和于承虽然是双职工,却是分不到房了。 因为,他们有一套继承自公婆的房子。 要是公婆还在,如今一大家子挤着不够住。他们两个分到房的概率就很大了。 而且公婆如果还在,还能多两份退休工资呢。 虽然他们都是内退的,退休工资在原工资基础上打了个八折。 但二位老人都是节约的人,用不完的啊。 再和辛家结了亲,以他们俩的工龄铁板钉钉能再分一套。 这都是不怕人说嘴的。 她才不会轴得有好处都不要呢。他们又不是不够条件。 邱新梅吃过晚饭,急急忙忙的出门去了。 她要去一个小学同学家里。那同学的哥哥就是肉联厂的。 那家人人品还可以,答应了不外传的事不会往外讲的。 于朵一边收拾碗一边道:“嫂子大晚上做什么去啊?” 冬天天黑得好早的,吃过晚饭很少人回出去。 嫂子回娘家才过了两天啊。 而且他们前两天是回去讨债的,估计邱大妈当时脸都快掉地上了。 嫂子也不会这么快又想去。 于承道:“哦,她一个同学带话,找她有点事。晚一点我骑车去接她。” 要是辛家小子有些什么原则性的毛病,那这件事最好就这么船过水无痕的过了。 所以这时候不用告诉于朵。 不过,最好是没有啊。 如果真结成亲家,他们家也算是朝中有人的了。对以后升职加薪大有好处。 他说着看看于 朵,“你这情绪还比较稳定啊!” 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前几天不是还跟那什么似的么。 于朵心道:那天跟你闹一场,就是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刻了。 至于今天,她下午听高老师特地给她讲了年轻时候和师丈隔着大半个地球,如今也隔山隔海的经历。 但他们终究是要迎来团聚了。 嗯,师丈肯定也在盼着团聚。他们父子每年都有几封信来的。 要不是通信不方便,还能跟多些。 想想高老师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于朵觉得她自己这点波折也算不上什么了。 而且,她不是很快就找到一份新工作了么。 现在也不求什么铁饭碗、稳定收入了。 只要能有收入、自给自足就是好事! 有个努力的方向就好! “事情都已经这样,尘埃落定了。我还能怎么样?咱家又没有一个副厂长亲戚。” 于凌笑道:“你想得开就好!” 嗯,今天见到钟言的状态很好。她也觉得自己应该把心放宽一点。 钟言这里有了一份进账,她暂时也衣食无忧。 昨天真不该想着和小妹争‘遗产’份额的。 谁能知道她今天就‘失业’了呢。 于朵和于凌一起收拾了,就回房间拿出今天学的英语复习起来。 她大声读着,不但于凌和于承,就连路家、周家等人家都听到了。 周大妈从窗户探头出来问于承,“于朵这叽里咕噜的在干嘛?” 看她之前的样子,不像是受了大刺激想不通啊。 其实杨家也听到了,不过杨大妈很淡定的告诉了家里人是怎么回事。 于承仔细听了听道:“听着有点想外语。” 于凌道:“就是外语,她今天开始跟着高老师学外语了。说是咱们和漂亮国建交了,以后和英语国家的往来一定会更多。学了外语以后吃香!” 路大妈道:“这于朵可真是个百折不挠的性子啊!” 于承道:“不能把注都下在一个地方啊。技多不压身,她乐意学、也有人教就让她学好了。” 最近《新闻联播》也常说外国的事,看着风向是变了。 反正也不要学费的。 杨大妈走出来道:“你中午说之不尽还能去读高中?” 于承点头,“是啊,商量好了的。如果这个工作落空,让她去读高中。” 想到他们家三兄妹是怎么商量的,几个大妈都不由得露出笑意来。 笑得于承有些讪讪的。 杨大妈道:“嗯,于承和小邱供着三个读书的也是辛苦了。” 别笑了,只要送去了就算是好的。 辛苦供了还要被嘲笑,这就让人下不来台了。 周大妈立即接口,“是的、是的。你爸爸、妈妈知道了一定会高兴的。” 第34章 路大妈道:“是该多读书,尤其孩子不是学习不好。读了书分配的工作比自己找的强多了。” 机械厂内部还算平静,子弟校的小学生也没闹什么事。 比较跳一点的就是初中、高中的娃儿。 她家路璐这些年当小学数学老师过得还可以。 工资随着工龄稳定增长,还有寒暑假。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教师宿舍不够,青年教师好些都没分到房子。 不过据说今年可能要动工了。 于承和大院里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唠了一会儿嗑。 这个年纪的男人,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像于承这样还有兄弟、妹子在读书的也有。 一说,也是个个都觉得负担重、生活不易。 原本于承应该挺幸福,两个老人都是退休工人。自己有一份工资,还能补贴儿孙。 结果相继得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