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说着就让人抬进来几个大箱子。 打开箱子入眼就是整齐又新鲜的菌菇,等李发看见箱子里竟然有猴头菇和香菇的时候就彻底不淡定了。 “竟然有猴头菇。”李发轻轻拿起一块猴头菇,这菇有他手掌那么大,关键是很新鲜。 李发当即开口:“这蘑菇我都要了。” 姜余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大方,接下来的事情很顺利,等对方把所有蘑菇都检查好,收走以后,已经到了傍晚。 姜余道:“今日四哥如此照顾在下的生意,在下做东请四哥吃顿饭如何?” 李发想要拒绝,然后就听见姜余道:“咱们也不去外面吃,就去我就铺子吃怎么样?家里土豆前不久刚刚丰收,我请二位吃十八吃。” 李六一听就来了兴致,“四哥就去吧,姜老弟那边的土豆可是一绝。” 李发刚刚解决了一桩心事,又被二人这么一劝就答应了下来。 ◇ 第125章你真的不困?(捉虫) 李发准备和堂弟还有姜余去吃饭,就让手底下的人把这些蘑菇都抬进冰窖保存。 姜余让人先去铺子里准备晚食,然后他们三个人慢悠悠的走过去。 路上,李发和姜余接触了一下,发现这姜老板还真不是一般人。 李发发现姜余不管是谈吐,还是态度上,都给自己一种对方出身书香门第的感觉,至少这位姜老板家里肯定有读书人。 李发做为一个纯粹的商户发现这点以后,立马就对姜余的态度有所转变了。 姜余敏锐的发现李发对自己说话的态度和最开始时有些不一样,他不动声色的继续谈论,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现。 姜余至今还记得文承哥很早之前就教过自己一些道理,和小人物相处时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格调,同时要给对方面子。 保持自己的格调就是掌握自己在谈生意中的主动权,保证自己不落下风,而给他们面子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得到尊重,从而更容易促成生意。 李发是个生意人,而且他能做上封氏商行北街铺子的大管事,就证明这人能力不俗。 李六之前姜余因为吃而结缘,后面生意上有了交集,二者慢慢就变熟了。平时李六所在的酒楼若是熏猪头肉不够,就会让手底下的徒弟来铺子这边取。 李六是一个大大咧咧有些侠气的性子,厨艺很是不错。 姜余垂眸,一边搭话一边心里慢慢琢磨。 一行人走了半柱香的时间到了姜余的铺子。 姜余看向李发,“四哥请。六哥请。” 李发笑着回道,“姜老弟太客气了。”一路上称呼已经变了,李发也开始叫起来姜余老弟。 此时店里一个小伙计小跑了过来,“东家,老爷过来了。” 姜余微微一愣,“文承哥下值了?” 李六也是一愣,“顾翰林来这了?” 李发一惊,“什么顾翰林?” 就在李发话音刚落,他就看见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年轻人,年轻人个子很高,长相清新俊逸,关键是对方穿着一身官袍。 姜余眼神一亮,刚想跑过去,突然意识到旁边还有别人,他压下心中的欢喜。 “……文承哥怎么来了?” 顾文承没接到姜余的抱抱,心里微微失望,他叹气道:“你刚到上京城,连家都没回,就跑这里了,我自然是来找你的。” 姜余向前一步,“我……” 顾文承笑道:“欢迎回来,后面两个人不给我介绍一下吗?” 姜余嘴角勾起一个弧度,转身站到顾文承身边道:“这位是霞飞楼的掌勺李六哥,这位是封氏商行北街的大管事李管事。” 顾文承神色温和,“在下顾平仪,是小余的相公。” 李发张张嘴,此时惊讶的无以复加。 根据刚刚那小伙计和自家堂弟的话来判断,这位顾大人年纪轻轻就在翰林院任职,所以对方不可能是走的家族荫恩得官的路子,因此对方只能是科举得官。 科举得官,年纪轻轻就能入翰林院的,肯定是一甲或者二甲里面的。 凡事懂一些的谁没听说过“本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即便是这位顾大人以后入不了内阁,那对方如今也是内阁苗苗。 李发咽了一口口水,下意识看向自己的堂弟,李六一脸没搞清楚状况的看向李发。 李发:…… 顾文承道:“二位请进,饭食已经准备好了,都是粗茶淡饭,二位别嫌弃。” 李六,“怎么会?” 李发,“怎么会?顾大人客气了。” 顾文承和姜余走在前面,李发落在后面,压低声音问身边的李六,“姜余的夫君是翰林的事,你怎么不和我提前说!” 李六一愣,“……我给我忘了。” 李发:…… 前面的姜余开口道:“二人请来。” 这一顿饭吃的是宾主尽欢,顾文承脱去外穿的官袍换了身居家的衣裳和他们一起吃饭,谈话。 刚开始李发还觉得有些受宠若惊,后面渐渐放平心思,觉得这顾翰林说话温和有礼,同时又自带一种上位者的气势,让他生不出任何反抗心来。 李发放下手里的茶杯,道:“实不相瞒,这次姜老板送到我手里的这批蘑菇,可算是解了在下的燃眉之急啊。要不是这批蘑菇到的及时,明日我还不知道怎么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