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节
就于鹏骑他爸的二八大杠载娜娜,把座椅降低。反正他爸在家附近上班,用车的时候很少。 霍娆骑她的女士车载诚诚。 据他们说,四个人的饭票凑一起,可以吃得相当丰盛。 他们很喜欢去京大食堂吃饭。 吃过午饭,还是到西厢饭休息一下。男生一间屋,女生一间屋。 常宁找到小荷,“小荷,看来看去,我这里似乎用不上你。你是要跟着欢欢去她那边打杂,还是回老家去?” 他还是给了个选择的,没有说不要就不要。 他请个保姆是图自己和于朵住着方便、舒服。可这个小丫头做人、做事远不如小莲。 做事戳一下才动一下,还搞区别对待。 留着她,有害无益。那他花钱请她来住在这四合院里享受的么? “我、我……”小荷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去狄老师那里打杂,那就是什么杂活儿都要做的。那么多学生和老师,她看到前院的杂工打扫卫生都好麻烦。 而在第三进当保姆,活儿无比轻松。 等于朵当晚回小四合院看了看。和赵晓丹一起拿了些东西再过来,就发现小荷对她殷勤了许多。 “于朵,你宵夜想吃点什么?我包了些饺子,要吃别的也可以。这位是赵姐吧,来一碗?” 于朵道:“那就来两碗饺子吧。” 小荷又去问了常宁和那两位退伍兵吃多少,然后去厨房下饺子。 再用托盘端着一一送到。 赵晓丹那里收拾起来很简单。就换了一下床单、被套,把自己的简单行李放到衣柜里。 小荷下午得知她要搬来,已经把卫生打扫好了。 于朵和赵晓丹是开了两辆车回来。 常宁吃过饺子站在屋檐下看着并排放着的四辆车。这么一放庭院里就没什么空地了。 于朵道:“我这辆车,明天就让晓丹开去旅行社。以后就归老蔡用了。” 常宁道:“那我这辆进口车,你说怎么处理才好?” 于朵想了想,“要不你租出去?” “谁会租啊?” “秦东野,他那儿有时候接送贵客,需要一辆好车。但进口车,他现在要买有点吃力,还得托海外关系才能买到。” 买到了,以旧车的名义才能弄得进来。 常宁想了想,这么处理不错。不然白停着也挺浪费。 他道:“我抽空把《红楼梦》的书看了。感觉大家族的后 宅相处,真挺复杂的。” 他以前只当这本书讲的就是贾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 于朵道:“我了解了一下,这种叫世情小说。‘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红楼梦》算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常宁道:“还有没有写得差不多的?” 他看了觉得挺长见识的,人从书里乖!多看看总是不错的。 不然有些事,他真的没有深思过。 于朵道:“嗯,世情小说还有一本也很有名,《金瓶梅》。” 常宁瞪大眼,“这不是禁书么?” “京大图书馆有,听说还有不同版本的。” “你看了?” 于朵一开始没吭声。 她看小说是从跟着干妈翻译英文小说开始的。就先看的英文小说,大仲马、狄更斯、简奥斯丁、文坛三姐妹…… 然后再转入华国古典白话文小说的阅读。 四大名著,《西厢记》、《金瓶梅》这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见常宁还一脸震惊的盯着自己,于朵道:“《金瓶梅》是警世奇书,刻画的是底层人物的生活悲喜。这种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自然见淫!哎,你真没看过啊?” 京大图书馆有不同版本,未删节版的《金瓶梅》。这事儿她是无意间听班里男生说的。 常宁道:“小时候家里管得严,然后就去了农场十年。这两年还真没顾得上看什么小说。也就前些天听你推荐,看了本《红楼梦》。但《金瓶梅》这么有名,我肯定是知道的。” 行,他去买一本来看看。 至于说去学校图书馆借阅,那是要登记的啊。回头谁借,都能看到卡片上他的名字、系别、班级。 他问于朵,“你在哪儿看的啊?” 于朵道:“杨音阿姨管的区图书馆,没登记。” 她肯定也不想被有色眼光看待啊。 回头被人说她一个小姑娘看《金瓶梅》,还不知道让三姑六婆怎么议论呢。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常宁点头,行,他回头就去买。 《红楼梦》他已经介绍给狄见欢了,让她也看看。 这书真不错,怪不得主席让人没事多看看。 第二个周日,于朵没回小四合院。 她本来准备带四个孩子去学校食堂吃饭,但小荷已经很热情的把饭做上了。 还问了问几个孩子都喜欢吃什么,她也都买来做上。 甚至还给诚诚做了很童趣的饭。就把米饭和芝麻摆成熊猫的样式,小家伙很喜欢。 于朵便领了她的情,还让她下回做个机器猫样式的。 不过用来染色的,必须是健康可以入口的食材。 还有平时,三四节没课的时候她也变成在家吃。 小荷很费心的迎合着她的口味。 狄见欢的新宅子还在修缮、加固,预估是到国庆后可以搬过去。 小荷一点都不想跟过去。 她去找小莲给她想办法。小莲就说能把于朵照顾好的话,常宁就不会赶她回老家或者让她去别处。 其实常宁一个大小伙子,他不太需要保姆照顾的。 那俩退伍兵,什么活儿都能做。 请个保姆,主要就是为了照顾于朵起居。 但如果小荷干不好,那赵晓丹这个女保镖也能把她那一点活儿顺手干了。 毕竟于朵从来也不是挑剔的人。 于朵虽然只是常家的干女儿,但堂叔、堂婶都非常重视她。 她住这儿可不是寄人篱下,让小荷不要弄错了。 她和常家如今其实是相得益彰的。没见升学宴办得多盛大啊? 常宁其实也很重视她。只不过有时候大男人嘛,不会把事情想得太细致。 但于朵住这里,却一直在京大食堂吃饭。 虽然是刚开学,新鲜。但有时候也没课,会懒得跑来跑去啊。 第532章 于朵的大学生活就这么开始了,一两周后就渐渐的适应。 她计划开始去向银行贷款,办成出国开旅行社的事。 比原计划提前了,但本来就没可能等到菜和调味料都配齐、火候也最佳的时候再下菜。 自从可以注册个体商户、合法纳税,华国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了。 一来,大家之前真的是太穷了,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已经有人先富起来了! 这样的机会,一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有第二回,一定要抓住! 二来,国内经济不发达,工农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真的是太少了。 至今,将近2000万的回城知青依然没能全部安排工作岗位。 那么能容纳很多劳动力人口的商业,就成了很多人的目光投向; 三来嘛,有很多祖上经商或者有些家底的人,那十年都遭受了毁灭式的打击。 反正也不能更惨了,不如搏一把。 这类人,本来就是祖上曾经有过成功先例的。这会儿拿出破釜沉舟的闯劲来,也比旁人容易成功些。 所以,1981年的当下,比1979年上半年于朵和关大爷毛着胆子开废品站的时候,经商的竞争性大多了。 于朵觉得这样下去,她的先发优势都要没了。 她已经在这行做了两年,人手、经验甚至资金都比后入行者多些。 要是被人弯道超车,那她非得呕坏不可。 所以,即便不是万事俱备,但基本的要素已经具备,她也准备要去欧洲开旅行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