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在线阅读 - 第408节

第408节

    那地儿被私拉乱接了一间屋,刚好摆下一张床。

    那一家人比较多,也就比较蛮横。家里添了丁口不够住了,就这么打的主意。

    那之后就开启了这个两进院里的租客私拉乱搭的做派。

    上个月院子被收回来,关大爷直接喊人把那个屋子给拆了。

    不够住你回家睡上下床去。

    他以前忍气吞声是因为成分不好,而且房子没在他名下。现在还怕个屁啊?

    你家人多,敢跟道上混的人去横?

    对付这种人,有时候就得以暴制暴。

    如今房子是他的,他可没收私拉乱搭的屋子的租金。

    果然,那家人老老实实的就搬回去了。还是塞下了!

    然后其他人也默默的把自己的违规建筑拆除。

    涨租金的事和这件事,一下子就把关大爷‘不好惹的房东大爷’的形象立起来了。

    今天30号,听说下个月的房租已经收齐了。

    以前交给居委会的时候,这些人可没这么积极。

    听说附近也有关大爷这样收回祖产的。

    但是不够强势,还被这些不请自来的房客压一头呢。

    于朵进关大爷的屋子自然是熟门熟路的。

    这一进去就发现比前段时间,那个小媳妇儿收钱帮忙打扫的还要干净、整洁些。

    再看关大爷,这明显是去剃头匠那里理发、净面了啊。

    而且还把白发染了,穿得也很精神。

    整个人看着年轻了好几岁。

    合着这段时间都是这个形象啊?

    关大爷瞪她,“看什么看?”

    于朵就光是笑,不说话。

    内室有人掀开帘子,走出来一个三十出头的清秀女子,一脸和气地道:“老关,这就是于朵吧?”

    关大爷道:“嗯,是她。于朵,这是你未来师母。你现在就喊梅姨吧——”

    于朵立即道:“梅姨好!”

    这其实比她大哥、大姐也没大多少。但辈分在那里,还是得喊姨。

    第286章

    三十二岁,这是比关大爷整整小了两轮啊。倒确实是还能生孩子的年纪。

    梅姨笑道:“乖乖乖!来,这个是给你的。”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不知道是什么。

    这是长辈给晚辈的见面礼,于朵便两手抬起来去接,“谢谢梅姨!”

    怪不得跟关大爷对胃口,他就喜欢这种斯文人。

    看这样子,把人安排去区图书馆上班挺合适的。

    于朵把梅姨给的礼物放进自己兜里,然后道:“门外是司机刘哥,我经常坐他的车。我给他倒杯水出去。”

    关大爷点头,“那你赶紧给人端出去吧。”

    于朵进厨房去拿了个碗,倒了一杯水端出去,“刘哥,你喝点水,歇口气。”

    刘哥是站着的,开车成天坐着。

    他接过水杯点头,“好,不用招呼我。”

    过了五分钟,大家便重又出发了。反正是去颐和园里面吃晚饭,去早了就再里头逛逛嘛。

    于朵和刘哥约定好了晚上来接的时间,把之前的费用先结清。

    一趟大概就是1块钱左右,一天跑来跑去也花不到10块。

    省事、节约时间,她已经不太习惯坐公交车了。

    进了大门,关大爷道:“你有什么事就去办事吧,我们自己逛逛就好。”

    于朵点头,“好!一会儿五点半开饭,咱们五点一刻在听鹂馆碰头。”

    她把自己的相机从背包里掏出来递给关大爷。

    相机这种东西,老纨绔肯定是会玩的。

    梅姨脸上露出些笑容来,在这样漂亮的地方谁还能不想照相啊?

    九月底已经入秋,天气还算不冷不热。

    这种时节在颐和园这样的地方逛着,自然是很舒坦的。

    于朵背着背包,沿着昆明湖一路往耿晨日常照相的地方走,

    他自然是在最热闹、风景最美的地方啊。

    不得不说,他们两口子挑的这个职业真还不错。

    托来北京游玩的人数逐渐增多的福,一台相机一个月怎么也能挣到一二百块。

    两个人加起来三百多,过日子绰绰有余。

    不过,如果也生两个孩子,需要补习英语或者还有其他科目,那就要花掉很大一部分。

    于朵也不知道兄嫂商量后会不会送儿女去。

    照相和旅行社都是和旅游相关。一定程度上,耿晨两口子和她还是同行呢。

    于朵过去的时候耿晨刚送走一家子照相的,听了她的话摆手道:“我们赚的都是人民币,你赚的可是刀呢儿。这哪能相提并论啊?”

    于朵旅行社的团都是高级团,游客都自带相机的。

    只有国内的游客,花500多买相机实在太贵,胶卷也不便宜。

    也是因此,耿晨他们这个职业才能吃得开。

    于朵递了一瓶矿泉水给耿晨。

    他把相机挂在脖子上,把水接过去,“你是想问小岗村那边的情况?”

    这个事儿,小姑娘之前就挺关注。

    于朵点头,“是啊。”

    虽然顾老爷子说农业部下去调研的人回来说如无意外,肯定是丰收。

    但她还是想知道下具体的情况。

    耿晨拧开瓶盖喝了两口,然后道:“今年小岗村其实遭遇了罕见的大旱,但仍然取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那十年年均产量的4倍;油料总产量3.5万公斤,相当于之前20年产量的总和;交售粮食6.5万斤,自合作化以来这是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交售油料2万斤,超过任务的80倍;归还贷款800元,这是小岗村历史上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

    他也是刚收到插队房东儿子写的信,把这些数据记得牢牢的。

    于朵听得有些瞠目结舌。她知道是丰收,但真没想到丰收到了这个地步!

    这劳动生产率提高得也太猛了!

    “这么说,以后都要这么干下去了?那十八个村干部也不会有事?”

    耿晨点头,“这是当然了。”

    虽然这样的事不是发生在他插队期间,但听说那一片曾经挥洒过汗水和青春的热土有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是很激动的。

    于朵由衷地道:“这可真的是太好了。”

    农村改革的第一步走得这么成功,一定能提升并巩固领导人改革的决心。

    那之后,就该慢慢推而广之到整个农村地区、到城市、到工商业领域了。

    耿晨笑道:“还有首歌呢,我电话里听到的。我唱给你听听。”

    说完他清清嗓子,唱了起来,“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最后还忍不住激动地道;“所以说,大包干、包产到户这绝对是一个伟大创举!”

    于朵点头不已,“嗯嗯。”

    虽然歌词太直白,但农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啊。

    道过别,往回走的时候于朵一路都还挺激动的。

    杨音依然是司机送来的,她进来不久就

    看到于朵在前方走着。

    于是扬声招呼道:“于朵——”

    于朵转过头,杨音诧异的道:“你这眼尾怎么有点红啊?”

    “刚激动的。”于朵自己倒是没发现异常。

    杨音好笑地道:“啥事儿这么激动啊?”

    于朵巴拉巴拉都对杨音说了,“改革的第一步成功了,应该就能顺利铺开,不会再有什么反复了。那我们做生意的人,应该也能随之得到应得的地位。”

    杨音自己其实也听老周提过几句小岗村的事。但没说得像于朵这么清楚,对比数据都出来了。

    “那农民很快能富裕起来?”

    于朵想了想,“富裕可能说不上,但温饱应该绝大部分都没问题。”

    杨音道:“能解决那么多人的温饱已经很不错。这包产到户的威力也太大了!人性啊——”

    于朵笑了起来,“很正常。如果我现在在宣传科机械科当临时工,我干活也不会太积极。上班说不定都在看高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