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
废品站中午吃饭有十个人,要消耗掉很快的。男的干了体力活很能吃的。 要是关青宝他们五个没南下,那就更快了。 中午拿三分之一来炒香葱蛋,大炒锅、大锅铲,炒来很香的。 晚上再拿三分之一做臊子蒸蛋。 剩下三分之一,吃过晚饭加些面粉烙成蛋饼放着,明天早上当早饭。 放在通风透气的地窖里,不会坏! 十个人一顿吃六七个鸡蛋,还挺奢侈啊。但消耗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中午和晚上都可以少吃一个荤菜。 王大妈还没杀的鱼就预备先养在水里了。 关键还不贵,算是半价买的。 邱老爹也是想到单位食堂消耗这些比较快。 但机械厂,女儿、女婿可没那个人脉。 这不就想到于朵了,而且废品站买了不吃亏。他也能减少一半的损失。 于朵得知他破了这么多鸡蛋,是被人故意推去撞的花坛‘啧’了一声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回头把您老的那一个半儿子叫上,去震慑一下那俩同行吧。您老自己还是避着些为好。” 二姐卖鸡蛋的时候,和那两家的差距没这么大。 而且她是第一个去卖的,她也足够刺头。那两个是跟风,在她面前也硬气不起来。 所以没招来这样的祸事。 而且,对方今天可能只是警告邱大爷一下。 但如果他不知道收敛,可能就会有后续了。 卖个鸡蛋都这么多事! 其实邱老爹的做法没什么不对啊。那俩这个格局小了啊,估计以后做不大。 邱老爹喝过王大妈给倒的开水道:“他们都是正式工。” 怕会有影响啊! “你就没卖鸡蛋的时候带着他们去走一趟就是了。” 邱老爹点头,“这个主意不错。” 邱老爹挽回了一半的损失,推着小推车回于家了。 让儿子和女婿去帮他威慑一下的事得尽早。不然那些人下回可就要变本加厉了。 怪不得农村里都要拼命追生儿子了。生得越多越好,生得多的走路都带风。 这种时候就是用得着男丁的时候了。 关大爷在屋里听到几句,这会儿才慢悠悠的走出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所以华国一向讲中庸。” 于朵道:“我倒是觉得这个是一个进取的时代。不过他应该先把一个半儿子带去震慑一下。” 二姐把‘镖师’们都喊到西单那边,就是这个目的了。 关大爷笑了下,“你十六岁应该进取,去跨越阶层。他都五十了,小富即安就好。搞那么激进干嘛?几十年如一日都在工厂里混的人,不如于小二那样下乡十年、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想得周全也是有的。” 过去三十年一个发展重点就是要完备工业系统,成为一个工业国嘛。 所以工人阶级,尤其是国企的工人那都是备受有待的。 没见识过外头世界的残酷。 尤其原本不太有野心,只安安分分上班的那种,经历太少了。 第126章 不过,“这老邱好像比你嫂子要聪明些呢。” 虽然做生意激进了些,没考虑周全后果。以为还跟在国企似的呢,只要做得好就行了。 但出事后的应对很正确。 于朵莞尔,“那估计是被她母亲拉低了平均值吧。” 她原本对邱老爹还挺有好感。觉得他为人很正派、公道。 后来想想有些事也是他自己不愿意深究吧。 譬如她家,明明二姐还在乡下吃苦受累呢。怎么就会把一个工作当聘礼给了嫂子? 弄得来一双儿女,一个是双职工家庭,一个是两个知青苦哈哈的度日。 还有去年,邱家不是不能想其他办法弄到几百块解决问题。 但得知女儿、女婿手头有钱,他就开口借。 当然,她去年没高中读,第一责任人肯定是她自己亲大哥。 那别人跟她没血缘关系,怨不着人家啊! 人家凭啥为她着想? 大哥答应借钱的时候就该想清楚后果。 他要是说因为要供小妹读高中,不借或者少借,人家也不能硬逼着他借。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哥不重视她的学业。 而且不让她去读,也不是跟她商量。甚至问都没问一句,就直接通知她。 于朵对邱老爹的敬重因此打了些折扣。 不然,即便二姐的人手已经南下了,这废品站还有三个分拣员、两个送货员和贺山呢。 也不是不能帮他站下台。 但如今嘛,反正他是有儿子、有女婿的人。于朵都说的是让他把他那一个半儿子叫去。 关大爷道:“那他家那个儿子呢?” 于朵道:“那基本是纯纯的随了母亲了,又坏又蠢。就那一个儿子,难免会溺爱一些。” 就那样的人,还有一个正式工的位置等着他。 这世道有时候真的是让人无话可说。 但埋怨是没有用的,只能自己努力争取。 于朵今天其实心情挺不错的。上午赚了六块,下午还能再赚十块。 关大爷说得没错,顾大哥就是自己懒得出面,他的时间很宝贵的。 然后刚从东北回来,临时也没什么其他合适的人选。 所以才把销售的活儿都托给她了。 对他来说也比较的省事。 她就借这股东风,一个周日赚20吧! 她该祈祷顾大哥这个生意能长长久久的做才是。 于朵下午又载着十台收音机去了。存折和户口簿也带在了身上。 她的户口还在于家的户口簿上,要挪出来得有接收的地方。 废品站那边暂时只写了关大爷的名字,于朵不好往这里挪户口。 他说这样,万一有事她好摘出来,能保住一个是一个。 抓了一个,总得留下一个在外头想办法。 所以现在就是要等着考上高中住校,然后户口和粮油关系等转到学习的集体户口上。 而于凌出门在外,是在派出所开了证明文件证明她的身份,以备不时之需。 没法让她把户口簿带走。 家里这么几个人,随时可能用到呢。 但周日,户口簿通常就在于朵手里。 收音机贵,她卖到一定数量就得赶紧去存银行。 不然掉了就亏大发了。 卖一天挣20,可卖收音机的钱一台就有50。万一掉了,赔起来会让她想哭的。 如今她在那一片摆摊的里还挺有名气的。 闻讯而来的人,一是认准了她摆摊的位置,总是挨着于凌的摊子。 二就是有一张漂亮得能晃花人眼的脸。 按二姐的说法,16了,长开了。比她当年还招人得多。 这其中的潜在危险,于凌肯定是知道的。 于凌喊了徐然和四个‘镖师’去扎场子,除了保护货也有保护人的意思。 当然,于承也知道。不然当初于朵放晚自习他不会去接。 如今也是因为那两姐妹能互相照顾,他才比较省心。 下午的时候,辛明宇也骑着车过来了。 最近都是他们五个人一起吃午饭,然后下午他和江津一起回去图书馆继续复习。 嗯,周日除外。 周日还坚守在图书馆复习的也只有辛明宇和江津。 这俩人都是把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儿都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