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在线阅读 - 第109节

第109节

    最近这治安,真还不如前些年呢。

    前些年没人敢随意闹事儿的。而且,也没人敢拐带知青。

    知青下乡是国家的大事,有相关机构统一安排的。

    到了地方也有大队派人去接。

    于承接了电话回家去,就知会了家里人一声。

    于朵这几天自己一个人睡,床上可以随便翻身,自在极了。

    听大哥说起二姐她们四个人住一间屋,就两张小床。只能拼在一起睡大通铺。

    不由笑道:“如果有胖子的话,可有点挤哦!”

    邱新梅笑道:“比坐在火车硬座上睡舒服多了。”

    她是坐过火车去外地的,回她外婆家。路上遭罪得很。

    所以于凌敢这么千里迢迢的去进货,她也挺佩服就是了。

    于朵问于承,“大哥,你好像也去过外地啊?”

    于承点头,“嗯,当学徒工的时候跟着师傅去过四川,支援大三线建设。”

    那都是十年前的事了。

    于朵道:“合着这个家里除了俩小的,就我没出过远门啊。”

    邱新梅笑道:“没准以后你走得最远,直接出国留学去了。”

    留学如今是公费的,能被选上的都是凤毛麟角。

    去年,也就是1978年6月23日,邓公做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此后,教育部迅速选拔了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从水木、京大、中科院等选出50人。

    为了赶在两国建交前夕到达。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于12月26日乘法航途经巴黎转乘美航,历25小时抵达华盛顿。

    于朵道:“大嫂,你可真是看得起我!”

    邱新梅点头,“那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不是好士兵么。你可以把志向立高一点嘛。要不然,咱们老北京人,你难道还考到外地去读大学?那就只有出国走得最远了嘛。”

    于朵想了想,公派留学倾向于自然科学。也就是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天文学,还有生物学。

    这几门学科她好像兴趣也不是很大。

    她对于怎么解决当下生活中的难题,诸

    如怎么给2000万知青提供饭碗更感兴趣。

    去年选派留学生的事闹得挺大的,当时于承还和周成他们一起聊过呢。

    说家里能有人被选上,那可真是光宗耀祖的事。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当时也聊到其他相当问题。

    譬如说经济落后,外汇奇缺。据说当时50个人出国一共只有50美元,在领队兜里揣着。

    于承倒是没指望过于朵能被公派留学。

    于朵的理科成绩虽然过得去,但并不太出挑。她更喜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

    这两样在于承看来都是没什么用的学科。

    不过,关大爷如今靠着古董悄咪咪的赚大钱。于承改变看法了,懂历史尤其是考古方面的学问是有用的。

    他倒是觉得于朵学这些挺有用的。

    不过于朵如今又不听他摆布了,而且她正在学的英语也挺能挣钱的。

    这会儿听了嫂子的话,于朵道:“我不会去学自然科学,公派留学应该轮不到我。”

    于承道:“嗯,你学英语就挺好的。赚钱呢!我听说大学里有专门的外语系。不但教英语,还要教其他外语。”

    那不于朵一门心思要考大学么。

    他业余备考职工大学,也接触了一些书读得多的人。听到人家议论大学的学科,也就凑过去听了一耳朵。

    于承觉得这个西语系挺适合于朵的。她从现在开始学,有基础啊!

    于朵眨眨眼,“外语系?”

    师丈在外交部工作,目前得到的消息是大概劳动节后就能回来。

    如今很缺他这样的人才。就算只是官复原职,那也是司长(正厅级)。

    她如果读外语系,成绩好的话,将来想进外交部工作也许能比较顺利。

    如今改革开放,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是政治生活中的重点。

    六七年后,师丈肯定还没有退休嘛。

    没准还更上一层楼了。

    于承道:“是啊,这不改革开放么。我觉着懂外语的肯定受重用。如今街上的外国人都多起来了。不说其他,就单是接翻译的活儿也很好啊。你不说高老师给出版社翻译,除了千字三元,翻译完一本还能出书另有一份稿费么。”

    不然那老太太之前也一直穷困潦倒,药都不太吃得起,这一下子都快凑够钱做手术了。

    他真觉得这条路子挺好。

    一千多的手术费啊,这才开始搞几个月的翻译啊!

    就算是废品站给凑了几百,老太太自己肯定也挣了上千的。

    外语尤其是英语好的人以后肯定能赚大钱。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啊(厂办秦秘书说的)!

    秦秘书最近都在请了家教学英语了。他从前上大学学的是俄语,如今不吃香了。

    所以,还是他小妹子的路子走对了,一点没有走绕路。

    于朵道:“大学考什么专业我还不能确定。还早呢,我连高中都还没读。而且,大学包括专科才6%的录取率。”

    邱新梅本来是说着玩的,但看于朵这么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也就不好继续说笑了。

    于承道:“高老师不是在辅导你么?你说她是建国后第一批大学生,她前夫更是归国留学生。”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啊。”

    于承道:“那还有关大爷呢。考不上大学你跟着他学也不错。他这样的,现在也吃香。啧,你倒是给自己找了两个好师傅。也就黄师傅不怎么中用了。”

    跟着黄师傅打了几年杂,完了连个宣传科的临时工都没捞着。

    幸好小丫头自己知道广撒网。

    于朵道:“大哥你也太现实了吧!对你来说,人就分有用的和没用的。”

    “这世道本来就是这样。”于承振振有词地道。

    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朵懒得和他说了。

    第二天是3月20号,于凌一行八人早早起来吃早饭。

    广州的早茶是很有名的,他们也去尝了尝。

    就是那句话,来都来了!

    看到早茶店爆满的好生意和那一笼笼精致的点心,几人的脚有些走不动路。

    昨晚去夜市,大家因为吃饱了都忍住了嘴。但此刻就有些忍不住了。

    经过集体表决,大家一致决定:奢侈一顿还是奢侈得起的。

    嗯,那三块钱肯定就打不住了。

    从今明后三天的午饭和晚饭预算里各挪了两块钱出来。

    十五块钱,叫了八笼物美价廉的餐点大家尝了尝,又喊了一砂锅粤式粥。

    耿晨忍不住道:“确实好吃啊!等咱有了钱……”

    于凌笑道:“下次、下次进货就来放开了吃。”

    虽然现在还没挣到钱,但享用美食还是很让人开怀的。

    然后,一行人杀去了商业区,准备从衣服看起。

    其他人听于凌介绍了西单练摊的情况,自己也跑去看了看。

    似乎卖衣服的是最多的,这说明衣服的需求量最大。

    还有,这会儿广州已经开始卖春夏的衣服了。秋冬的库存放着就占库房位置了。

    这里有杀价的空间。

    大家商量了一下,准备把家里的钱凑一起进商家库存的秋冬衣服回北京去卖。

    量大,又是一个杀价的空间。肯定要想办法利益最大化的。

    北京这会儿正好穿秋冬之交的衣服啊。

    南方没有隆冬,冬装也不会太厚。但这个天气运回北京穿正好。

    八个人在商业区,用两天的时间逛了几十家卖衣服的店子。

    最后挑中一家性价比最高的。

    八个人一共凑了3000元,把商家库存的秋冬装清空了。

    商家乐得可以把库房腾空,好进当季的货啊。

    最后还主动叫了三轮车给他们送到旅馆去的。

    第三天,除了徐然和耿晨去火车站排队买票。

    其他人都聚在女孩子这边,分货。就按照众人出的钱的比例分。

    徐然、陈恳的货都准备托于凌一起卖。他们还各有各的事呢。

    他们三人一共是凑了1100块,徐然也是准备了400。

    陈恳除了自己的百多块只跟父母亲朋借到了200,他这次就拿了300来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