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在线阅读 - 第100节

第100节

    “哦,就来。”

    于朵知道总理逝世于1976年1月8日,那天农历是腊八节。

    但她还真不知道总理的生日是3月5号。赶紧洗了手过来,恭恭敬敬的拜了拜。

    “老师,吃饭吧。”

    吃的时候于朵忍不住问高老师,“老师,您是不是当面见过总理啊?”

    她最近才知道师丈以前就在外交部工作的。

    高老师点头,“见过啊,总理真的是当得起任何的溢美之词。”

    于朵道:“前些年国庆的时候,我爸带着我,远远儿的在广场上看到过主席和总理。”

    “那你也挺幸运的。”

    第74章

    于朵和高老师边吃边商量,准备等于朵28号过完生日就去医院做手术了。

    高老师道:“我已经托老马在帮忙联系病房。咱们争取能要到一个干部病房。虽然要多花些钱,但这样可以清净些。我可以更好的休养,你也可以继续复习。复习的事儿既然抓起来了,就千万不要半途再停下。做什么都不要打乱节奏为好!”

    于朵其实知道每个周日高老师的侄女或者是其他亲属是会过来联络感情的。

    但看高老师完全没有把她们安排在内,便知道她只是人上门来了,不好拒之门外而已。

    她点头,“好的。”

    不过,高老师蹙眉道:“到时候做手术需要家属签字。我还是得通知我哥来。”

    她本心其实不是很想和哥嫂一家再多打交道。

    等老常回来了,逢年过节的礼节性的走动一下就好。

    但他们一家五口,每个星期轮换着过来。

    她高敏又不是傻的,那一家子图什么难道看不出来。

    她说家里没开火不好安排,人家就说去国营饭店吃。说不想出门,人家就打了饭菜端过来。

    高老师坚持给于朵周日放假,也有这个缘故。

    省得他们在自己这里做了无用功,把气撒在于朵头上。

    至于做手术的时候,她把老章请去吧。

    高老师这第二本书是按照一天三千字在翻译。

    算下来到那会儿应该时间正合适。

    至于说钱,因为上一本的质量高,这一本提价到千字6元了。这已经是当下的相对高价。

    (1983年,钱钟书的翻译稿费是千字9元。本文这里要早四年,千字6元应该算高价了)

    这一本的八万字完成,高老师能进账432元。

    这和之前的700多加起来,高老师自己既有1200元了。

    就算这一本不能集结成册,或者钱得晚些才能给,也不妨碍预约三月底、四月初的手术。

    于朵到时候再在废品站抽500左右,前期就够了。

    关大爷说没问题,大不了古董的生意缓一点。

    本来初衷就是为了替高老师凑手术费嘛。

    在关大爷看来,能搭上这种路子蛮好的。这样以后万一有事,才好求上门去。

    当然,用不到这层关系最好。这就是个保障。

    这种人家,不是虎落平阳、不是于朵前头不计回报的付出,哪轮得到他来卖好?

    更何况,这500里本来就有200是人家高老师自己的。

    最近老爷子也没去茶楼厮混了,在办公室忙着修复着拾荒者送来的瓷器碎片。

    这些是需要专业技能的。

    修修补补,到时候也能卖出个还过得去的价格。

    他目前在补的是一个清朝的青花瓷碗。但是不完整,缺了两片大的,几片小的。

    粘好了说是能卖到10块左右。

    如果碎片完整,价格能倍。

    如果是完好的,再翻倍。

    不过这种碎瓷片入手价非常便宜,就是当废品收回来的。

    要不是差价这么大,关大爷也没那个耐心仔细修复了。

    他还问于朵,“这一手你要不要学啊?”

    于朵挠头,“我不学,会失传么?”

    她没想到以后读考古系啊。这是真的术业有专攻的事,不是能做兼职的。

    她就是比较喜欢靠古董去赚钱。

    现在缺钱嘛!

    关大爷摇头,“那倒不至于,我这又不是什么独门手艺。”

    这会儿吃得差不多了,高老师看看于朵,“等我这个手术做了啊,你也就敢买东西了。”

    她俩其实都想买收音机,但现在几十块也是不敢随意花的。

    因此,师徒俩虽然收入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都还过得抠抠搜搜的。

    于朵笑笑,她三月誊抄文稿也能入账48。加上之前手头还有三十多,其实蛮富裕了。

    不过高老师的手术没有做完,确实是不敢随意花用。

    谁知道到时候哪里会不会又差点钱呢。

    于朵和高老师说起火车上治安有点乱的事情。

    高老师挑眉,“不是有乘警么?我还是解放前才见识过上火车来抢劫的了。”

    “可能人手不足吧。而且,除了抢,还有骗呢!所以,我其实也有点担心二姐。但知道了这样的机会,不告诉她好像也不好。就让她去联系靠谱的同伴了。”

    而且,她不说,二姐从嫂子那里也知道了。

    如今她们大杂院里吧,对这种‘投机倒把’的其实也不是很看得起。

    他们大杂院里住的都是正统的工人阶级。

    地位高、收入待遇算是比较好的一个群体,没什么人在做小生意。

    只不过因为于凌在干这个,于朵又参股了废品站,有什么也不会在于家面前说而已。

    于朵吧,因为只是参股,而且她既然要去读高中,将来应该能有个不错的前程。

    所以背地里说她的人要少些,勉强算她勤工俭学吧。

    但说于凌的声音就不大好听了。什么倒爷、二道贩子之类的。

    钟言后来再没来过,也没少了人嘀咕。

    “谁家好人干二道贩子啊!”

    那些嘴巴比较零碎的邻居,倒也不是坏人,但听到这些还是让于家人不大舒服。

    至于嫂子为什么会顶着别人侧目关注这块,其实也很好猜。

    于朵知道她还是希望自己一家四口能住得宽松些的。

    这个也正常,谁不想啊?

    之前嫂子对钟言可热情了,不就是图他和二姐尽早复婚。然后二姐就好搬出去住么。

    如今也是指望二姐经济条件好了,租房子搬出去。

    30个平方,一家六口,其实住得真有些憋屈。

    3月11号,又是一个星期日。

    于朵和于凌借了于承的自行车去西单那边看别人是怎么练摊的。

    于凌是要看看能不能借鉴一二。

    于朵则是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好奇,也给二姐做个伴。

    练摊这事儿在西单不稀奇,三四十年代的时候这一片就相当于是商业中心了。

    不过后来打击投机倒把,萧条了。跟什刹海那边的荷花市场差不多是一回事。

    如今,西单商业中心的地位,隐隐有点死灰重燃的迹象。

    但目前确实只是星星之火,星星点点的几家,还没怎么成气候。

    这些练摊的,大多是用三轮车的后车厢来摆商品。

    这样万一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来了,立即上车骑着就走。

    跑得快一点,货一件都不会丢。

    不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前些年牛皮哄哄的投机倒把办公室很有几分名存实亡的感觉了。

    基本没怎么见他们再出来活动。

    这边练摊的,有卖衣服、裤子的,还有卖收音机、磁带的。

    他们还不敢大肆吆喝,等着人走近才会开始兜售。

    卖收音机的基本是自己组装的那种,这种就不要收音机票。

    于朵拿一个起来打开听了听,有些杂音!

    她把收音机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