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如果真像在乡下的时候那样随意整点瓜子嗑,还真不好意思招呼人家进去。 “不了、不了,我还有事呢。不然进城干嘛啊?那行,钟言、小于,我就先走了。” 朱姐一副爽快模样,挥挥手调转车头,自己蹬上自行车就走了。 于凌道:“那朱姐你慢走啊,路上小心点。” 把人送走了,她问钟言,“这个朱姐是做什么的啊?” 二八大杠还是当下的奢侈品,一般人买不起的。 180块到200多一辆,是好些人半年的工资了。 而且,有钱还得有自行车票,还得供销社有货。 钟言道:“她男人是倒爷,她跟着干。这车原本是她男人的。” “那她男人呢?” “被抓进去了。” 说是男人,但听说根本没扯证。甚至连酒席都没摆,那男的在别处还有没有老婆也不好说。 也就不存在离婚不离婚的说法了。 但是因为这茬事吧,朱姐家里日子过得挺富裕的。 就是现在,她在黑市也还挺吃得开。 当年她就是去黑市认识的她男人,然后跟着干。 不管怎么说,人家这是一条财路。 刚在路上朱姐也问他来着,问他要不要跟着干。 还说她男人进去之后,她一个人就有些力不从心,少了个出力的。 觉得他这个邻居弟弟从小也算聪明,应 该也吃得了这碗饭。 他没有一口答应。 毕竟这件事是有风险的。 但是,难免有几分心动了。没有钱真的是寸步难行! 就是在自己家里待着都难受。 他大嫂想把他挤兑走,独占老房子。 想都别想,他也有一份的。 两个儿子,凭什么都归了他们那一房? 于朵已经听到胡同小孩给她报信出来了,临出来顺手抓了一小撮刚煮好的花生给小孩。 她的一小撮,小孩就得两手捧着了。 “周玲,看着你弟吃花生。别让他卡着了!” 这么小的孩子,真的可能被花生卡主的。 周玲点头,“好的,于小姑。” 她对于弟弟跑去报信混煮花生吃有点无语。 人间请的客人都还没来呢。 不过于小姑手散,对大院里的小孩子都大方。他就迈着小短腿去了。 就说刚才一路慢慢吞吞的,怎么快进家门了一下子就快步走,也不闹着好抱了。 于家姐妹把炉子搬出来搞这些,大杂院的小朋友都看到了,都在张望呢。 对门周小铁跑来跟于朵报信,‘于小姑,你姐姐在外头和一个男的说话’,肯定是图一口零嘴啊。 于凌带着钟言有说有笑地过来,就看到于朵奔出来了。 好笑地道:“钟言,这是我小妹于朵。于朵,这就是你姐夫!” 于朵立即道:“姐夫好,快里头坐!” 又朝他身后看看。 钟言笑道:“小妹,你好。辛苦你张罗了!他们其他人还没有到。” 刚走过来的路上于凌已经告诉了他,都是小妹出主意、出食材又帮着张罗起来的围炉煮茶。 钟言也觉得这么搞,确实是花小钱办好了事。 知青嘛,就是知识青年,骨子里都还是有倾慕古代士大夫的一面的。 他还道:“看来你妹比你要聪明些啊。” “她比我可聪明多了。”都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夹缝生存,她妹比她活得好多了。 第26章 钟言长得浓眉大眼的,个头也很高。应该将近180了。 他这么亲近的和于家姐妹一道进来,大妈们还有其他在家过节的人的眼睛就都看了过来。 然后又听到于朵在喊‘姐夫’。 接下来于朵出去迎其他客人,她跟二姐长得还是比较像的。 那些知青应该一看到就能认得。 于凌和钟言留在堂屋里说话。 两间卧室都不方便让他进去嘛,坐外头又肯定会被无数双眼睛盯着。 就干脆坐堂屋。 人全来了,堂屋坐着挤,但这会儿就还好。 于朵走到大门口,左厢房那边路大妈的女儿路璐走了出来,“于朵,你怎么喊那人喊姐夫啊?不是说你二姐为了回城离婚了么。” 大门旁边的周大妈一家也兴致勃勃看过来。喜欢凑热闹是国人的天性。 于朵笑道:“路璐姐,人民教师也八卦啊?” 路璐就是厂子弟校小学的数学老师,教低年级的。 她是师范校毕业的。 当年因为有工作,摆脱了下乡的命运。 路璐笑道:“人民教师也是人啊,快说说怎么回事。别回头几位大妈还热心的要给你姐介绍对象。” 于朵道:“他们是约定好假离婚的,就是为了回城。准备安顿下来再去复婚。” “哦,这样啊。” 算了,一个办公室的刘老师还想托自己打听一下于凌的想法呢。 直接告诉他转移目标吧。 而且,路璐其实也不太看好这件事。 因为,刘老师压根没见过回城的于凌。 他只是时常看到于朵往初中部的教师宿舍那边去。 他记忆中的于凌,还是当初那娇花一般的女同学。 所以听说于凌回城了,才想打听一下。 路璐说于凌离婚了,他犹豫了一阵还是托她问问。她和于凌是住一个大杂院的嘛。 教师宿舍暂时没空着的。 所以路璐结婚了,一家三口也还在娘家住着。 就等着有宿舍空出来,好搬过去。 路璐也是没好跟刘老师说,于凌如今看起来跟她差不多年纪的样子了。 路璐原比于凌要大三岁左右。 看到这样的于凌,刘老师怕是年少时的幻梦会被打碎。 而且,他一个公办教师,端铁饭碗的。月工资四五十。 他家里也不会同意他娶一个离过婚、又没找到工作的回城知青的。 真要到了那一步,反倒是于凌可能会被刘家人羞辱。 于朵看了看路璐,就往外走了。不管路璐有什么花,都不用再提了。 她算是看出来了,她姐是真的挺喜欢这个‘前’姐夫。目光一直都落在人身上。 人很快陆陆续续的就到了。 于朵就在胡同口避风处笑着给人指路,“就里面那个大院,进去就看到了。” 等五个知青都到了,她便也一道往自家大杂院走。 她二姐,姐夫,还有这五个后来的知青给她的感觉都是有些郁郁不得志。 于朵现在有了高老师那里许的一份工作,她心态已经比较平和了。 而且今天她也把借回来的报纸好好看了看。 她觉得国家让这么多知青回城,肯定会想各种办法陆陆续续安置他们的。 肯定不可能一下就安置好,这么多人呢。肯定得有一个过程。 不过这话,她这话说给他们听,估计他们也听不进去。 只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