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此番方兰进京,若不中选还罢,若是被选上了,还不知哪年才有出息,那一家子只怕要活不下去的。 孙云儿想一想,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觑着无人注意,走到方兰身边:“方姑娘,我家中薄有资产,愿意助你度过难关。” 谁知方兰并没应下,反而脸上煞白没了血色,望着孙云儿,竟退了一步:“不必孙姑娘费心。” 女孩们闲来无事,耳朵都竖着听旁人说话,早有几个耳朵灵的靠到跟前,口中说话也直得很: “孙姑娘如今已忙着收买人心了?” “中选不中选都是没影的事,孙姑娘可别竹篮打水一场空!” 听了这话,方兰的脸更白了,孙云儿原是好心,此时却变成了唐突,不由得也有些慌乱,然而她很快就镇定下来,将事情换个说法:“我家中有个铺子要人守夜,寻常找不到耐得下性子的人,平日听方姑娘说起伯父,是最有耐性的,这才贸然开口想请来着。” 孙家是宝应有名的士绅大族,船上姑娘都听过孙家的名号,孙云儿这话算是给足了方兰台阶,这下方兰里子面子都有了,由不得她不答应:“既如此……多谢孙姑娘美意。” 孙云儿松一口气,也不多说什么,自去找跟船的妈妈们,请她们帮忙捎信回家。 人群里也有那聪慧些的,等孙云儿独处时,上来提醒她:“孙姑娘引得旁人侧目,可算清楚得失了?就算是为了收买人心,如今只怕还为时尚早,若招来嫉恨,可得不偿失。” 孙云儿自然明白这道理,可她就是见不得可怜人,这时也不多剖白,只笑着谢过那姑娘,又描补几句:“家中有训,我孙家子孙要多行善事,我不过是偶尔为之,并不为别的。” 此事便算遮过,孙云儿也不再提起,再隔些日子,果真无人记得了。 进了金陵城,孙云儿连路上的景致也没看清,就进了皇宫。 进了皇宫,也不能四处乱走,得过三道遴选,最后还有殿选,一边选,还得一边由嬷嬷们教规矩,免得选副绣花枕头上去,冲撞了主子们。 永巷一溜空房子,住得满满当当。 孙云儿手里捏得银钱,思量再三,给分派住处的嬷嬷塞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那嬷嬷看向孙云儿,先是一愣,随即就一笑:“你就是宝应来的那个秀女,辛老公公亲自选中的那个?好,好,你跟着这几位姑娘一道去吧。” 提了辛老公公的名号,旁人也无话可说,再托了那五十两银子的福,孙云儿得以住了个清净地儿。 一个院子只住六个女孩,互相叙过家常,三位是家里做官的,还有一对姐妹花姿容出众,孙云儿掂一掂,自己倒是最不起眼的那个了。 稍作休整便是初选,这院子的六个,自然是都留了下来。 再隔十日才是复选,由太监们观察女孩们的姿容、发肤,女孩们一边休整保养容颜,一边听嬷嬷教规矩。 如今的贞平皇帝登基已经三年有余,一心勤政,是个明君。 皇后何氏出身百年士族,是太后亲自选中的儿媳妇,皇帝的元配正室,育有大皇子和二公主,然而大皇子福薄,在潜邸时就夭折了,如今二公主九岁,已入青凤阁受教养。 贵妃张氏出身武将之家,进潜邸作侧妃时,父亲仅仅是一个五品守备,如今张老大人年高致仕,是张贵妃的弟弟在军前效力,已是三品的参将了。张贵妃既得圣宠,又受皇后信任,育有一子一女,便是二皇子和三公主了。 听到这里,有那口快的便问:“怎么不曾听见大公主?” 上头教规矩的嬷嬷,面色一丝儿不变:“大公主是皇上原先身边服侍的一位主子所出,在生产时母女俱亡,皇上登基后追封了悯仪贵妃和福宁大公主。” 这仿佛是两个女子福薄的一生,又仿佛暗藏着无数阴谋,可是谁又能说出事实的真相呢? 如今斯人已逝,真相是什么,也并不重要,甚至,都没人在乎了。 若不是有人问,嬷嬷都不打算说,即便问了,嬷嬷也没当成什么忌讳,随随便便就道了出来。 女孩们顿时静了下来,原先嗡嗡作响的庭院,竟是落针可闻。 嬷嬷仿佛不曾察觉到眼前的变化,依旧不紧不慢地说着宫中事。 一品的妃位,只封了张贵妃这一位主子,再往下,就是二三品的嫔位。 二品的贵嫔位上,倒有两位主子,一位徐氏容贵嫔,是内阁徐首辅的孙女,是徐家这一辈唯一的女孩,如今膝下尚未有子嗣;还有一位顾氏惠贵嫔,养育了皇三子。 三品的嫔位也是两人,丽嫔与和嫔,人如封号,一位生得美丽,一位亲切和气,和嫔身边,养着女儿三公主。 再往下,四品的婕妤,五品的容华,六品的才人,七品的美人,都还虚位以待。 嬷嬷说到这里,好心添上几句:“自四品婕妤以上的主子,才可亲自养育皇子公主,否则六岁开蒙进学后,皇子和公主们便都住在玄英殿和青风阁。这是为了皇子和公主的前程,也是为着姑娘们自个儿的前程。” 女孩们个个都畅想着得宠后一朝有孕,然后母凭子贵,嬷嬷这话不啻于又给女孩们泼一瓢冷水,老半天都无人说话。 道理,嬷嬷说得明白,能在场的都能听懂。 为了皇子公主能受更好的教养,也是为了妃嫔们专心地服侍皇上,低位的妃嫔是不能养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