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贾诩的投名状
    此时的赵云,心情已经平复下来。    想起安全司的密报,他便大致猜到了原因。    一定是李儒嫉妒心发作,对贾诩出手了!    果然,就听贾诩继续说道:    “李儒对董卓说,如果夏国得到关中地区,夏国必定会进一步谋求汉中和蜀地。    一旦让夏国达成了这些目的,夏国的下一步就是一统天下。    因此,必须阻止夏国得到关中。    李儒说,我可以想出好办法。    董卓就让我想办法。    无奈之下,我提出一个‘反客为主’的方案。”    赵云见贾诩又不说了,知晓这家伙是在故意卖关子,或者想考校自己。    但是,他从来就不认为自己很聪明。    至于臣下对自己的考校,他更是可以置之不理。    所以,他也不说话,只是安静地等着。    贾诩见状,便又说了下去。    “所谓所客为主,就是通过许诺官职,暗地里收买那些即将进入关中的贼寇的大小头目。    一旦收买成功,他们表面上依然受到夏国安全司的控制,实际上却成了朝廷的人。    夏国安全司让他们去做的事,他们都可以老实去做。    因为!    关中之地的世家豪族,也是董卓的潜在敌人。    若能借贼寇之手将其除去,董卓也是乐见其成。    等到贼寇们干完了这件赃事,朝廷可将贼寇首领招安,或者诱捕。    朝廷抢在夏国之前控制了关中,夏国再想进入,将会变得千难万难。”    赵云听了,暗自吸了一口凉气。    他这才明白!    徐庶的计划,早就被贾诩这种聪明人看破了。    更可怕的是!    贾诩的这一计,完全是藏在徐庶的计划背后的。    由于朝廷拥有大义,许诺出去的官职,对于贼寇们是很有吸引力的。    若无贾诩被捉这个变故,这一计多半可以顺利执行。    那样的话!    徐庶就是白忙活一场,为他人作嫁衣。    可以想象,徐庶会被气个半死。    “我觉得,你这一计很好啊。难道李儒还不满意,又给你安排了过来杀我的任务?”赵云面色古怪。    贾诩摇头苦笑:    “就是因为这一计太好了,董卓十分满意。    在李儒的暗示之下,董卓决定派我前来夏国。    明面上,是寻找大王商议董白出嫁事宜。    暗地里,联络夏国国内的反对势力,让他们悄悄为朝廷做事。    我毕竟是朝廷官员,就领命出发了。    但是!    刚刚进入长安,就有人给我一份新的任务:制定一份刺杀大王的计划。    如果我执行不力,我的家人就会遭殃。    我这才知道,我被李儒算计了。    无奈之下,我只好勉力执行。    我让人挑动了卫家的私兵头领卫滔,再由卫滔去联络马津。    为免计划出了偏差,我一直跟在卫滔附近。    却不想,大王身手强得超出我的想象!    不但平安无事,还把我们当场擒获。”    赵云深知贾诩的嘴巴骗死人不偿命,便没有把贾诩的明显吹捧放在心上。    他想了想,问道:“你该没有尽全力吧?”    贾诩微笑道:“何以见得?”    赵云心想,我知道你在历史上的表现啊。    被你算计的人,哪个没倒大霉?    你要对我全力出手,我绝不会那么轻松就脱逃了。    琢磨了一下措词,方道:“你能主动投我,说明你以前就对我有一定的认同之心。既然如此,你出手对付我,应该只是虚应故事。”    这就是由结果倒推原因,也算是无懈可击。    贾诩笑道:“也是大王自己厉害,方才能够脱过那种算计!”    其潜意思是:如果你自己不够厉害,死了就是活该!    赵云不由得有些无语。    再一想,贾诩这家伙还真的对他下了死手。    换做其他人,当场已经死翘翘了。    或许,这就是贾诩对他的考验。    想到这里,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另一个可能。    当即问道:“你是故意被我捉住的,对不对?”    贾诩叹了口气:    “如果计划失败,大王肯定会向董卓问罪。    如果我已经逃走,或者逃了回去,李儒一定会将罪过全数推到我的身上。    那时候,大王就会看到我的人头!    与其那样,我不如主动送上门。    大王如果觉得我还有一点作用,或许就不会杀我。    甚至,还可以帮我讨回家人。”    赵云再度无语!    什么叫聪明人?    这就是!    坑害敌人的计谋失败,干脆主动投降敌人。    然后!    利用敌人之力,保自己和家人的平安!    由此看来,贾诩对他纳头就拜,也是有问题的。    实际上!    贾诩是被李儒逼得走投无路,心中已经决定投靠赵云了。    但是!    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他不能无理由地投靠。    那样的话,别人会认为他是贪生怕死才投降的,让他很不好解释。    他需要一个台阶。    当百姓们即将发生踩踏之时,贾诩看到了那个台阶。    于是!    身为一个俘虏的他,主动地冲出来,替赵云解决了问题。    然后!    他当着众人的面,装出被赵云的人格魅力打动的样子,主动投效了赵云。    事情传扬出去,简直就是一段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    想通了这些的赵云,在心里给贾诩点了一百个赞。    对于贾诩的智谋,他算是彻底服气了。    想起贾诩的最后一句话,他当即点点头:“放心,你的家人,我一定给你完好地讨要回来。”    贾诩连忙起身,对赵云躬身一礼:“多谢大王!”    “文和,以后不要这般见外。”赵云含笑摆了摆手。    等贾诩重新坐下,赵云便说起了自己的忧虑:“朝廷的名义,要比我国的名义更大。进入关中的贼寇头目,多半会更加倾向于朝廷。对此,文和可有解决办法。”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贾诩提出的计策,贾诩多半可以解决。    果然!    贾诩并没有让赵云失望。    只见他笑着说道:    “在我看来,所有贼寇被朝廷收买了才好!    那样一来,我们可以推说物资不足,不必付出太多物资,只给贼寇们纸钞。    如果贼寇们和我们翻脸,那就翻脸好了。    等贼寇们将关中的世家豪族消灭得差不多,我们突然进兵关中,将贼寇与世家豪族的私兵一网打尽。    如此一来,那些贼寇就不是夏国的功臣,而是罪囚。    夏国省去一大笔功赏开销,还得到一大批苦力。”    贾诩算是献了一计,看起来不起眼的一计。    后果却是很严重的。    董卓出钱出粮,最后啥都捞不到。    贼寇们和世家豪族杀得尸山血海,最后两边被一锅端。    特别是那些贼寇,本是被夏国吸引过来的。    即使他们中途变节,但他们能够将关中最大的脓包挤掉,就是有功之人。    却得不到丝毫赏赐,还要被当成苦力!    真可谓是先出血再出力,最后连骨头渣子都被榨干了!    赵云暗自感叹。    不愧是贾诩!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又毒又狠!    这算是贾诩的投名状了。    聪明人面前不打诳语,赵云坦然说出了自己对贾诩的安排。    “文和随我回王城以后,先和徐庶等人聊聊,了解一下我国现状。然后,我准备派文和去西域,指挥那边的数万大军。”    “在西域,大王有数万大军?”贾诩露出难以掩饰的惊讶之色。    赵云果断地点了点头。    心想:等到贾诩到达西域,枢密府西域司的人,应该已经招募了数万大军了吧。    贾诩又问:“都像大王的随行士兵这般精锐?”    赵云摇摇头:“差一点。”    贾诩笑道:“若只是差一点,那没有问题。”    赵云不由心中暗笑。    什么绝顶聪明人?    还不是跳进坑里去了?    等他去了西域,看到那些胡人新兵,不知会是什么表情。    届时骑虎难下,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却不想,贾诩心里也在撇嘴。    大王是把我当傻子骗啊!    若有轻松的事情,还能轮得到我吗?    不过,大王对我的看重也是真的。    也罢!    我便一展所长,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贾诩不会承认!    他也有着封公封王的野心。    而这些,只有夏国才能给他。月不语的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