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我有一个梦想:成为国主!
    如果说,异姓封王让人难以置信。    异姓王可以成为一国之主,就是一个炸雷!    这个炸雷落到张松和慕容平安脑袋上,轰得他们眼冒金星,心跳加速,太阳穴突突狂跳。    他们可以想象,当这一套制度抛出去后,夏国的军民会多么震惊,大汉的世家豪族会多么震惊!    短期内!    它能够激励所有夏国人奋力向上爬,让夏国的发展和扩张变得更加迅速。    中期内!    它能够缓解世家豪族对于夏国的敌视。    甚至拉拢世家之中的精英人才!    长期来看!    它将会解决所有封建王朝的一大顽疾:阶级固化!    按照夏国当前的制度,即使是毫无根基的平民,也有机会爬到最顶点。    说得夸张一点,乞丐都有机会成为一国之主!    当慕容平安回过神来,发现徐庶早已闭口不言,正含笑望着他看。    “你若不信,可以看看这份文件。”    徐庶拿起一张纸。    慕容平安站起身,快步过去接住,就在原地看了起来。    “嘭!”    正在发呆的张松猛地站起身来,手掌重重一拍桌面,神情亢奋地高呼一声:“我决定了!”    他盯着徐庶与慕容平安,一字一顿地说道:“我张松,要为张家争一争万世荣光!”    这家伙!    有些巅狂了啊!    慕容平安暗自腹诽一句,放下文件,对徐庶道:“元直,你怎么看?”    尽管已经看过白纸黑字的文件内容,但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因此,他希望徐庶分析一下赵云的真实用意。    徐庶深吸一口气,神情郑重地说了起来:    “一开始,我也不敢相信。    当我把相关内容再从头看了一遍,我才大约理解了大王的意思。    你们还记得那封《世界地图》吗?”    慕容平安若有所思。    张松接过话头:“当然记得,我闭着眼睛都可以把它画出来。”    “那就对了!”    徐庶点点头。    “大王是真正志在天下。    然而,天下实在太大。    所以,大王要效仿周室,对天下进行册封。    24个王室子弟,64个异姓王,合为88个诸侯王。    也就是说,大王有可能将全天下分为89块。    其中,大夏帝国是最大的一块,由皇帝亲自掌控。    其余88块,由诸侯王各自掌控。    若有庸碌暴戾之王,将被大夏内务府撤去国主之位,并降爵。    新任国主,将从公爵之中提拔。    这一套制度施行以后,便真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大王精心设计的妙策,将能帮助我们大夏尽快一统天下。    相比起来,我当初让人放出风声,把大王的真实身份说出去,就显得十分小家子气了。”    慕容平安暗地里握紧了拳头。    封王!    真的有机会封王!    内阁中的三名阁臣,绝对是站在了这条起跑线的最前面。    即使他们没有做出特别明显的功绩,但只要继续留在内阁里,未来就很有机会得一王爵!    必竟,异姓王的位置,足中有64个。    当今夏国朝野之中的重臣数量,文武一起相加,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    若是这些人都没机会,还有谁有机会?    想到这些,侥是慕容平安已经年过五十,依然忍不住激动得心脏怦怦直跳。    张松抚掌赞道:“大王这气度,简直是亘古未有!”    徐庶点点头,对慕容平安道:“平安,烦劳你史上一趟,将这件事告知礼部。让大家写一些评论文章,分别登载到《大夏日报》和《时事杂谈》上面。”    “我这就去。”    慕容平安脚下生风地走向门口。    《文汇报》编辑部。    庞统手中拿着一份投稿的稿纸,反复地琢磨着。    旁边的编辑见状,不由问道:“总编,你看到好文章了?”    “唉!”    庞统叹了口气:“这是这首诗词,但我总觉得怪怪的。”    “哦?”那名编辑顿时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同一办公室的其它人,也是纷纷向着庞统看来。    庞统见状,点了点头:“行吧,我就念一念。”    “咳咳!”    他先轻咳一声,道:    “诗名:    《疯子的梦想》    正文:    【    从明天起,做一个巅狂的人!    远行,砍人,为王前驱。    从明天起,关心穷人和粮价!    我有一个梦想,立功封王,挡我者死!    】    ”    众人听了,全都神情古怪。    正如这首诗的诗名,诗中内容,根本就是疯子的呓语。    立功封王?    这野心也太大了!    而且!    按照大汉的制度,异姓不得封王。    在夏国,最高的爵位是公爵。    想要封王,似乎就只有造反一途!    如果是被他们看到这首诗,直接就扔进垃圾筒了。    “总编,你看好这首诗?”    一名编辑问道。    庞统点点头:“这诗虽然有点怪,有点巅狂,但却很有味道,不是么?”    众人全都无语。    庞统再次琢磨一阵,终于摇了摇头:“大王说过,我们这些编辑,必须把不合符主旋律的文章筛除掉。”    说话间,他把写着那首诗的纸张撕碎,扔进了旁边的垃圾筒。    下班以后,庞统和诸葛亮一起吃饭,说起了这件事。    诸葛亮现在担任的是《时事杂谈》的总编辑,经常从安全司得到一些消息。    一听庞统的话,诸葛亮就双目一亮,追问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庞统摇摇头:“是一份匿名投稿,作者自称‘佚名’。也就是说,作者不愿透露身份。”    “那就对了!”    诸葛亮朝四周看了看,凑近庞统耳边,低声说起了他不久前收到的几封稿件。    庞统听着听着,眼睛就瞪大了,脸上满是不可思议之色。    好半晌后,他低声问道:“如此说来,那首诗……应是大王所作喽?”    诸葛亮含笑点头:“所以,那首诗是非常应景的。它必将传遍天下,甚至,成为所有有志男儿的座右铭!”    庞统腾地一下站起,急急说道:“我要回一趟报社,把那首诗添加进去!”    说罢,飞快地跑走了。    诸葛亮笑着摇摇头,低声道:“跑到蛮荒地区去当国主,我才不干呢!”    次日,异姓可以封王的消息,不出所料地引爆了夏国国民的情绪。    便是田地间的老太太,都在扎堆议论着这个消息。    茶楼酒馆里面全都暴满。    人们像是打了鸡血一样,非常激动地探讨着“功勋爵位制度”的每一条。    按照安全司的统计。    绝大多数的人由于深信官府,认为官府会把“功勋爵位制度”执行到底。    他们还认为,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之中,某人是很有机会成为贵族的。    也就是说,夏国国民的心气更加上涨了一大截。    数日之后,这个消息传入汉地。    那些世家豪族的人听了,多数人都认为赵云疯了!    当然,也有一些正面的反馈。    许多庶族出身、自命有才的年轻人,开始想方设法地打听夏国的消息。    还有一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立即动身向西而去。月不语的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