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诸葛亮当编辑
    王宫书房。    赵云看着面前的小小少年,心里充满了惊奇。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诸葛亮前几天才满了11岁。    偏偏,就是这么个小家伙,在所有应聘报社编辑的人中,成为了笔试第一名。    何信觉得诸葛亮太小了,当场拒绝。    诸葛亮不服,二人就闹到了赵云面前。    “诸葛亮,何信之所以拒绝你,那是想保护你,你不要多心。”    赵云一开口,就先替何信说了一句好话。    “我知道,但我相信我能做好!”诸葛亮十分肯定地说道。    赵云不由得纠结起来。    在他的考虑中,到了诸葛亮十五六岁之时,就会让诸葛亮去基层岗位实习。    通过实习了解民生,并学会与人交际的方法。    现在就出来做事,实在是太早了一些。    就如后世那些童星,成年以后往往泯然于众人。    诸葛亮看见赵云的迟疑,再次开口:    “请不要考虑我的学业。    学校那点东西,我只用了两个星期就学完了!    但凡课本上有的东西,我全学会了。    之所以继续留在学校,是因为我应聘成了教员,每天都有四节课。    报社的编辑位置我已经看过,我想应聘那种审核文稿的编辑。    文稿里面的文字错误,我一眼就能把他找出来。    要不,你找一篇文稿出来,我当众让你看看?”    赵云仔细看着诸葛亮的眼神,从其中看出了认真和固执。    再一想,如果只是审审文稿错别字,的确也挺适合学生。    小一点就小一点吧,谁让人家是天才呢?    放在后世,说不定已经考上科大少年班了!    计议已定,赵云便笑着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了!”    诸葛亮躬身一礼,就想转身离开。    “等等!”赵云将诸葛亮唤住。    诸葛亮睁着黑亮亮的眸子,狐疑的看着赵云。    赵云笑道:    “是这样的,你现在不是学生吗?    如果有空,可以写一写学校里面的事情,生活里面的事情,形成一本小说。    算了,我给你一个大致思路吧。    你要写的人,原本是凉州的一个流民少年。    曾经因为冻饿,差点就死掉了。    危急关头,赵家军的士兵出现,把他救了,并带走了他。    然后,他进入你们现在的学校……”    诸葛亮想了想,问道:“你说的小说,是不是《李三娃的军旅生涯》那种?我有次去找蔡琰老师,看到她正在写那本书。”    “对,就是那种,你能写吗?”    诸葛亮小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正在沉思。    让诸葛亮写小说,也是临时起意。    因为,直到现在为止,宣访司也才招到五个稍稍能写的人。    而那五个家伙写出的东西,必须赵云亲自修改,才能达到往外发布的程度。    赵云修改之时,忍不住就会把自己的意思加进去。    用词习惯是最基本的,还有一些剧情。    结果改来改去,一半都是他写的了。    这种事非常费时,而且也不符合他的身份。    好在,经过他多次修改,其中一个家伙进步很大,已经能够独立写作了。    优秀作者少,优秀作品就少。    目前为止,说书人也就四本完整书稿。    《好运的王麻子》,《穷书生升官记》,《李三娃的军旅生涯》,《林小小发财记》。    前面三本,全是赵云给的大纲,蔡琰挤时间写出来的。    第四本,是由宣访司招来的作者写的,赵云亲自改稿。    既然诸葛亮十分聪明,看起来精力也很旺盛,说不定能够成为优秀作者。    智者全能,这是后世论证过的。    诸葛亮并未思考多久,很快就抬起头来:“我回去就写一写试试,到时候拿给蔡琰老师看看。如果蔡琰老师说行,我就继续写。”    “你是少见的聪明孩子,肯定行的。”    为了让世间多一个好作者,赵云顺手给了小小少年一顶高帽子。    诸葛亮显然十分受用,小眉毛轻轻挑了挑,胸膛也挺得高了一些。    赵云又想到了庞统,干脆地给了诸葛亮一个任务。    “回头你去找找庞统,让他也加入报社当编辑。    另外,他也需要写一本小说,大纲比照着你的来。    总之,思想要积极。    要宣扬善良和正义,鼓励少年人好好学习和生活。”    诸葛亮满脸郑重地点点头,转身走了出去。    赵云转向始终站在一旁的何信,笑道:    “学校里面的学生,只要有能力的,你不要去管他年纪大小,也不要分男女,大胆使用。当然,只限于报社,可别往你的安全司里招。”    “诺!”    赵云摆了摆手,何信快步离去。    何信出了王宫,就与诸葛亮汇合了。    “枉你一个安全司司长,一点决断都没有!”诸葛亮看了何信一眼,满脸嫌弃。    何信又好气又好笑,轻轻一巴掌呼在诸葛亮后脑勺。    “怎么说话呢?没大没小!”    诸葛亮不服,翻了个白眼:“你也才十七岁,充什么大人?”    何信微微一呆。    他这才想起,自己的确年纪不大。    “你自己都是大王破格提拔的,还敢看不起我!”诸葛亮继续刺激何信,显然先前是被何信气到了,“结果可好,大王不但同意我当编辑,还让我写小说呢!哼哼!”    何信一时无话可说。    他举起手,又想在诸葛亮后脑勺来一下。    诸葛亮却早有预料似的,猛然向前一蹿,飞快地跑了。    “这小子,是在这里等着我呢!”    明白过来的何信,忍不住笑骂了一句。    恰在此时,他看到蔡琰带着如意,抱着一大堆本子从王宫里出来。    “蔡侍郎!”    何信忙向蔡琰拱手。    官场上称高不称低。    蔡琰身兼多职,其中最高官职是计部左侍郎官职。    因此,官员们对于蔡琰的称呼,那就是“蔡侍郎”。    蔡琰双手不空,朝着何信微笑着微微躬了躬身,以示还礼。    如意也是一样。    “我正好要去学校,我帮你抱一些吧。”何信上前一步。    蔡琰也没客气,直接把手中的书本递了出来。    “啊,是新书呢!”    何信接过书本以后,立即嗅到了书香气和油墨味道。    “这是印刷厂昨晚送来的,大王看过以后觉得还行,所以我今天把它们发下去。”    “学校好几千人,这点书本不够吧?”    “嗯,是不够。不过,印刷厂有了经验以后,速度和质量就能上来,很快应该就能给每个学生发一套。”    “好呀,印刷厂技术成熟,我那边的报社也能交差了。”    “哦,报社交到你手里了?”    “谁叫我这人老实呢,真是苦命啊!”    “都是司正了,还这么皮!”    “哈哈哈,让蔡侍郎见笑了!”月不语的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