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商务司司长的宴请
    “大王说了,这个西海的名字不好,改名青海湖。    以这个湖为中心,建设一座城市,海湖城。    建城过程之中,还请黄大哥大力支持。    对了,请黄大哥推荐二人,分别担任郡守和城守!”    “嗯,这是我的份内之事。”    “最后一个事。    大王认为,用不了多久,朝中形势将有大变。    对于这些胡人们,大王希望将军采取刚柔并济的手段。    一方面,快速打散胡人贵族的势力。    另一方面,全面鼓励胡人奴隶们获得自由。    后者,宣访司将会协助。”    黄忠琢磨了一会儿,却想不明白,朝中到底会有什么大变。    但是,有一点他是明白的。    尽快结束南面的战斗!    “我会加快进度!”黄忠抱拳道。    “我只负责传话。”海棠笑着摆了摆手,“具体如何,还请黄大哥自行决定。”    “嘿~嘿~嘿~”    自从海棠等人到达,青海湖畔,每天都聚集着许多人。    随着一声声的号子声,半地下的土屋成片成片的出现。    营房、工坊、学校、市场、牲畜圈养区,纷纷建立起来。    5月15日,海棠决定返回王城。    但是,丁梦云却不愿回去。    丁梦云,也就是恢复女装的二狗。    这段时间,她每天都是半天给胡人孩子上课,半天跟着胡人孩子学习骑射。    虽然恢复了女装,还十分漂亮,性格上,却依然像个男孩子。    “我们都出来一个多月了,你就不想家吗?”海棠感到吃惊。    丁梦云抿了抿嘴唇,突然笑道:“我是这边的老师呢,我要是走了,学生怎么办?”    “老师不够,自有礼部的人头痛!”说到这里,海棠压低了声音,“你有别的原因,对不对?”    丁梦云突然一跺脚:“反正,我暂时不会回去?”    海棠面带笑容,凑近了问道:“是不是害怕见到子龙大哥?”    丁梦云顿时满面绯红,瞪眼道:“才不是!”    说罢,转身跑了。    海棠扬声叫道:“我真的回去了哦!”    丁梦云一边向前跑,一边头也不回地喊:“你放心,我会回来的!”    海棠哑然一笑,摇了摇头。    海棠归心似箭,只用了三天,就回到了王城。    阔别一个多月,王城又有极大的变化。    首先,旧城的城墙,已经不复存在。    不单城墙不在,里面的建筑都已焕然一新。    崭新的房屋,平整的水泥路,一棵棵行道树,戴着红袖章的大妈们,让海棠觉得很是亲切。    宣访司的马队迅速穿过南城区、旧城区,进入了北城区。    在北城区,有一片很大的水泥广场。    这时候,水泥广场上面,树起了一个很大的石碑。    石碑两侧,分左右各有一座高大的阁楼。    石碑前,站了一群看似学生的人。    那两座阁楼面前,也有许多人正在排队。    一阵轻风从那边吹来,传来一股隐约的檀香气息。    “那是什么地方?”    海棠勒住马儿,向一名随从询问。    那名随从十分机灵,立即翻身下马,跑过去打听去了。    不多时,他飞快地跑回来。    “那座石碑,名叫华夏英雄纪念碑。    两座阁楼:    一座叫英烈祠,供奉着为国牺牲的英烈;    一座叫凌烟阁,供奉着为华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想要进去的人太多,所以要排队。”    “知道了。”    海棠点了点头。    她抬起头,看向依然还未动工的王宫区域,心里突然生出一股火热。    这是建功立业的火热!    因为她看到,赵云描述的东西,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她相信,夏国肯定可以一统天下,并且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    而她,虽然只是一名女子,却也可以争取一下。    要么上那块碑,要么入那个祠。    至于名列凌烟阁?    那还是算了吧。    无论怎么想,她都不可能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她早就听赵云说过,能入其中的人,暂时只有十几个。    大禹,黄帝,神农,始皇帝,汉武帝,张骞,王翦、白起、霍去病……    回到临时王宫的后宫之时,海棠立即发现一个问题。    后宫里面,几乎没一个熟人。    便是调皮的小狗儿,她都没有看到。    而且,侍女们的数量也是不多。    海棠放好自己的行李,便叫来一名侍女,问道:“怎么回事,看起来大家都很忙?”    那名侍女迟疑一下,压低声音说道:“今天中午,大王吃饭时提了一句,汉朝皇帝死了!”    汉朝皇帝死了?    海棠一下子瞪圆了双眼。    她的心脏,不自觉地跳得剧烈了一些。    她可以想象,赵云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做出一番大事来。    海棠没有猜错,但也不算全对!    针对汉灵帝之死,赵云早就做出了好几个布置。    第一件,    发起间谍战。    以商队为掩护,夏国的三大情报机构,派出了大量间谍进入西凉与关中之地。    这些间谍探听各地的军民情报,绘制地形图,以供未来的军队和内政部门参考之用。    第二件,    进行思想渗透。    在这年月,知识是被世家和大族垄断的。    但在民间,也有少数学了一些知识,却依然地位低下的庶族。    针对这些人,赵云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活路:说书。    并不是夏国聘请他们,而是引诱他们主动去做。    夏国的造纸、笔墨、印刷技术,都是赵云重点盯着的,还时常给予指点。    经过多次的工艺改良,无论是纸张还是墨汁,以及印刷效果,都已经达到这个时代的一流品质。    赵云丝毫没有印书赚钱的意思。    他让人疯狂印刷夏国宣访司捉刀的话本、小说,全数低价出售。    外地商人们一见,个个都是笑逐颜开。    他们大量抢购,运到大汉各地去贩卖。    这些书籍,有很多落入了世家豪族手中,也有一小部分,落入了庶族的读书人手中    一些日子过得比较艰辛的庶族,咬牙买上一二本,自此走上了说书人的道路。    大汉娱乐很少,说书这门生意,是非常有前途的。    无论在哪里支个摊,都能收获许多听众。    朝廷又没有什么文化监管机构。    这些关于夏国的故事,自然就被宣扬出去了。    夏国的人物故事,夏国那天堂一般的生活,随着商人们的脚步,渐渐扩散到了整个大汉天下,甚至西域,以及更加西边的地方!    第三件,    赵云给许多人写了一封信。    例如给贾诩的。月不语的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