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与西凉军的第一场野战
    昨日,徐庶通过诱敌,将敌将围困在了一座山谷之中。    枹罕东关派出援军,再被徐庶伏击。    然后,徐庶押着援军俘虏回头叫开关门,夺占了枹罕东关。    他再以枹罕东关里面的守军家人,前去劝降山谷里被围的枹罕将领,得降兵三百余。    这一天,徐庶凭借五百骑兵,杀死杀伤敌军四百余人,俘虏敌军一千七百余人。    并且!    得到一座完好无损的关城。    得到一名十分善守的将领:乌孙苛。    “不愧是徐庶!”    对于徐庶的战绩,赵云很是满意。    徐庶得到了枹罕东关,也就是打开了枹罕盆地的东大门。    赵云就放下了一大半的心。    接下来,赵云展开徐庶随战报送来的信件,细细读了起来。    “主公,庶以百余人扮成山贼,守将却派了五百人前来剿灭!”    “后来得知,宋建欲将枹罕地区打造成国内乐土。”    “各城城守、各关守将,都是他亲自挑选的谨慎小心之人。”    “窥一斑而知全豹!”    “被宋建定为王城的枹罕城,兵力少了打不下来。”    “庶以为,主公需要尽快率大军前来,准备进攻枹罕城。”    赵云琢磨一阵,做出了决定。    首先!    他让张辽率一千骑兵,火速增援徐庶。    同时,他给徐庶一份手令,允许徐庶可以临时招兵。    招兵权,赵云早就回收了。    此时将这权力临时下放给徐庶,可见赵云对于枹罕的重视,对于徐庶的信任。    其次!    他将百姓的队伍分为十部。    每一部,都只有几千人。    其中前三部比较特殊。    前三部都是孩子和妇女。    他们在五百步兵,五百工兵的帮助之下,沿着河面冰道先行出发。    第四到第六部,一半是老弱,一半是粮食等物资。    25日这天,前面六部就向枹罕出发了。    这六部都是乘坐冰车走的。    他们几乎用光了所有牲畜。    剩下的近三万名青壮,只能自制冰上滑板。    不是人人都能学会滑冰的。    人们借鉴滑雪板的思路,做出了接触面很窄的冰上滑板。    25日晚间。    赵云得到一个消息:    西凉叛军的骑兵到了!    半夜,得到了更精确的消息。    敌骑大约七八千骑。    其中三千骑左右,向着北面而去。    另外四千骑左右,向着金城而来。    赵云不由得暗吃一惊。    若不是他得到了徐庶的提醒,把斥候撒到了东边百里之外,一定会被杀个措手不及。    到了现在,他也顾不得什么了。    当即传令给黄忠,让他率骑兵前去迎击,务必将敌军拖住一天。    26日一大早,赵云便率领三万青壮登上黄河冰面出发了。    约莫上午十点左右,赵云得到了黄忠送来的战情汇报。    黄忠率骑兵一千二百,前去勾引敌骑。    周仓率步兵三千,在金城以东择地列阵。    考虑到这是赵家军与西凉军的第一场野战,赵云很是有些担忧。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    作为主帅,他不能轻易甩开大队伍,独自出去作战。    再说,榆中和金城的大量物资和人口,也得他来想法运走。    这天中午。    在金城县城以东二十多里的一片山谷之中,黄忠、周仓的步骑联军,与马津的骑兵对上了。    马津所率骑兵,一共有4500人。    其中有汉兵1000,羌胡人3500。    望着对面的三个品字形步兵方阵,马津露出冷笑:“区区这点兵力,也敢阻我?”    旁边一名小校笑道:“对面的步卒也就三千左右,却硬生生分成了三个方阵。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将其各个击破!”    “对!我们直接冲杀过去吧!”又一名小校提议。    马津本就看不起这伙不知从何处而来的贼寇,当即点头同意。    他打算速战速决。    解决了这伙人,他就去金城那边看看。    再然后,回到北面去走一趟。    毕竟,北面两郡,才是马氏真正的基业。    随着一声声命令传达下去,马津的四千五百骑兵,同时向前小跑起来。    黄忠率领骑兵们,站在步兵后方百余步外。    眼见对面气势汹汹地冲杀过来,黄忠便也率众迎上前去。    一个时辰以前,黄忠迎上了马津的骑兵。    当时,黄忠邀请马津单挑。    马津却不讲武德,直接派大军冲杀过来。    黄忠深知自己身后骑兵的成色,又只有对方四分之一左右,当然是转身就走。    这一逃走,就将敌骑带进了预设战场。    周仓的这个阵型,乃是赵云的灵感。    后世欧洲进入火枪时代以后,空心方阵极其厉害。    赵云思来想去,也搞出一个空心方阵。    徐庶见状,对其进行了改进。    一个大阵,被徐庶改成了多个小方阵。    方阵与方阵之间,相距八十步左右。    敌人若是冲进两个方阵之间,恰好与两边的步兵相距四十步左右。    步兵的远程武器,可以对于路过中间的敌军造成极大杀伤。    三个小方阵,数量还是太少了些,无法对敌军造成最大化的杀伤。    但是,这也没有办法。    周仓一共就只有三千兵力。    今日,乃是这种阵法的第一次亮相。    黄忠奔出去二三十步,就看清了敌军的意图。    他们打算从“品”字形方阵最前方的小阵前面斜掠而过,打击“口”字形的右边边角。    黄忠岂能让对方如意?    他当即率领骑兵绕过步兵阵型的右面,迎着敌骑箭头而去。    马津并不以武力见长,又在先前追杀黄忠之时,见识过黄忠那超远距离的神射,本能的就对黄忠有些畏惧。    眼见黄忠迎面杀来,他便分出一部前去阻挡黄忠,自己则率领其余人马绕向另一边。    从天空俯视下去,可见马津的人马从中一分为二,从那个品字形的当头“口”字两边冲过去了。    冲向“口”字形右边的那一部分骑兵,与黄忠的骑兵迎面对上,顿时双方都是人仰马翻。    马津所部,则是冲向“口”字形的左边。    距离方阵较近之际,他们射出一波箭矢。    早有赵家军士兵上前一步,用一个半人高的盾牌挡在阵前。    后面的士兵也举起一些小盾,将自己的头部挡住。    也有士兵比较倒霉,被箭矢射中,发出一声声惨叫。    作为轻骑兵,也就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面对三米多长的长矛森林,不要说人,连战马都害怕。    不过,轻骑兵和轻步兵对阵,终究是轻骑兵占据主动。    特别是眼前这种情况,步兵里面几乎没有弓箭手。    马津估计,再冲几次,射出几泼箭雨,这些步兵方阵的伤亡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崩溃。    既然对方没有弓手,马津便也大胆起来。    他催动神骏异常的坐骑,很快就冲到了最前面。    掠过步兵方阵之际,马津清晰地看到,许多步兵都瞪大了眼睛,神情非常紧张。    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    方阵外围的四排士兵或是手持长矛,或是手持大盾,站得十分紧密。    方阵内里则不是这样。    里面的士兵,各自相距五步左右,显得非常松散。    在那些士兵手中,各自有着两三根不足五尺的竹矛。    他们想干什么?月不语的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