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终于确定了根据地
    吃了挂落的治安队员们,凶神恶煞般冲上大街。    他们挨家挨户敲门去问,本街可有为非作歹之人?    一旦有几家人都指认某人是个歹人,那人就死定了。    老实的,押到街上砍头!    反抗的,以弩箭伺候。    或者调来铁甲兵,把他们砍成酱。    城里的积年大盗,恶劣小吏,小偷小摸,相继掉了脑袋。    那些刚刚让出大宅院的富人们,全都暗自捏了把冷汗。    他们作为富人,屁股上基本上都不干净。    好在先前让出了宅院,算是“有功之人”。    于是,即使受到百姓指认,他们也被放过了。    经过这番严打,城中风气焕然一新。    百姓们不但不害怕赵家军,反而觉得赵家军很是亲切。    有人甚至给军营中送去糕饼或者鸡蛋,以示自己的谢意。    赵云心念一动,又取出一些粮食,挨个发给那些家中粮食即将吃尽的人家。    并发动士兵,帮助百姓修补房屋。    这一番动作,把徐庶都震惊了。    “主公,你这般仁义,必将传为天下楷模!”    赵云心想:    我这算得什么?    搭人牙慧而已。    后世有一支军队!    战时数百万死在战场!    和平时期,数百万冲上抢险第一线!    哪里有难,哪里就有他们!    那才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庶以为,当我们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大半百姓都会追随!”    “不会吧?”    赵云觉得头皮有些发麻。    要不是攻下这座小城,他的粮食只够再吃半个月。    即使攻下了这座小城,也只得到一万七千多石左右的粮食。    这已经算上了从那些富人家中搜出的粮食。    给他麾下军民食用,只能支撑二十多天。    如果再收许多百姓,他拿什么去养活?    却见徐庶微微笑道:    “我还以为,主公是故意如此呢!”    “主公把城中富户家中之粮都取走了,又取走了商人之粮,军队之粮。”    “等到主公走后,任何人回到这座城中,都必然从百姓手中抢粮!”    “现在,主公向百姓们证明,主公拥有一颗仁义之心。”    “百姓们只要不傻,那就必然追随主公。”    赵云暗自倒吸一口凉气。    他沉吟片刻,说道:“元直,我们来商议一下,再打一座城池!”    徐庶好笑地说道:“那样的话,主公必将得到更多百姓。主公为了养活更多百姓,不得不去攻打更多的城池。最终,主公将会四面树敌,人人喊打!”    赵云把牙一咬:“为了养活更多百姓,我不惧!”    徐庶笑道:“那么,我知道主公的去处了。”    “去哪?”    对于在哪里停留,赵云一直没有得到徐庶的准信。    黄忠等人倒是有个建议,一路向西,进入河西走廊。    赵云直接否定了那样的建议。    原因很简单:    距离核心区域太远了,当地太贫瘠了。    那样,还争个毛线的天下。    现在好了,徐庶终于要交出底牌了。    却只徐庶娓娓说道:    “一开始,我考虑的是临洮。”    “因为,临洮南临蜀中,西南通向汉中,西北可达关中。”    “但是,临洮地处山区,人烟稀少,往来不便,还不好防守。”    “后来,我又看中了金城。”    “金城地处交通要道,当地比较肥沃,更容易发展起来。”    “而且,金城附近城池众多,可以据城而守。”    “问题是,主公是个外来户。”    “一旦占了那等宝地,必定受到凉州诸侯的联合攻打。”    “长年交战之下,主公必被拖垮!”    “直到现在,我才有了最终的定计。”    “主公为了带走更多百姓,必定攻打更多城池。”    “如此一来,主公必定会受到凉州诸侯的联合攻打。”    “为了应对这种长期的攻打,主公须得占有一块易守难攻,还能兼顾自我发展的地势。”    “在这凉州,还真有这么一处地方。”    “那就是枹罕!”    “五年前,凉州叛贼宋建,在枹罕称王,自称‘河首平汉王’。”    赵云听得恍然大悟。    他当然知道宋建。    这个家伙就是一朵奇葩!    汉末谁最先称帝?    很多人都知道,是袁术!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汉末谁第一个称王?    就是宋建!    在公元180年,宋建就称王了!    因为宋建所占的地方非常偏僻,又是易守难攻之地,凉州豪强们根本就拿他没有办法。    直到公元214年,曹操派大军打进西凉,不惜代价强攻过去,这才把宋建的统治给覆灭了。    至此,宋建已经称王建制三十多年!    这个知识非常生僻,赵云的另一世初次看到之时,也觉得很是有趣。    不过,很快也就忘记了。    今天徐庶再度提起,他便也记了起来。    “说定了,就是枹罕!”    赵云斩钉截铁地说道。    宋建都能占住那里三十多年,他难道还不如宋建?    最最重要的是,枹罕是一个盆地。    温暖湿润,地处黄河的一条支流边上。    他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工业,都是相当容易。    只要给他十万人,让他在那里安心种几年田,他的根基就稳固了!    徐庶见赵云采纳了自己的策略,心中也很高兴。    “既然如此,我们下一座要打的城,应该是西南方的。”    “军师,你马上安排。这件事,宜早不宜迟!”    确定了根基地,赵云反而有些患得患失了。    他很清楚,西凉叛军的主力,绝大部分都在三辅之地。    具体来说,西凉十万大军,在联军首领王国的率领之下,正在围攻陈仓城。    陈仓,城小地狭,守军数量不多。    看起来,陈仓城简直太容易攻下了,谁都认为它是一枚软柿子。    不过!    它其实是一颗坚硬的铜碗豆!    谁想吃掉它,就会崩掉满口大牙。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西凉叛军二度猛攻陈仓,一次都没攻下。    诸葛亮也率大军攻过陈仓,同样劳而无功!    赵云担心的是,王国等人早早意识到陈仓攻不下,提前班师回返。    面对十万精锐叛军,他这四五万乌合之众,一点还手之力都不会有。    又或者,宋建鬼使神差紧急回返,坐镇枹罕之地。    有了宋建坐镇,枹罕将会变成金城汤池。    赵家军即使流尽鲜血,也很难打下枹罕之地。    而只要宋建将他拖住,拖到西凉叛军返回,他就插翅难逃了。    说来说去,赵云其实一直都在取巧。    他带着一群乌合之众,凭借对于历史的熟悉,走北面边角之地向西潜入,偷偷地绕过了西凉叛军占据的腹部地区,偷入了西凉叛军的后方。    自从他开始南行,来到祖厉县,就已经进入西凉叛军的老巢了。    再往西南,那就是西凉叛军的心脏地区。    现在,他必须抢一个时间!    抢在西凉叛军回军之前,抢在宋建回来之前,把枹罕攻下,并将他的数万军民尽数带进枹罕地区。    徐庶见赵云说得慎重,便也认真琢磨起来。月不语的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